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因應男少女多,家庭政策應剛柔並濟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從三中全會單獨二胎新生育政策 看中國新投資趨勢


三中全會簡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201311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訂定未來五到十年內的經濟改革基本綱領,影響中國未來十年政經等全面性的發展,從投資角度來看,三中全會可視為長線投資機會的指引。

三中全會公報中強調全面的深化改革,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六大類制度改革,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及,欲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將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俗稱單獨二胎,人口學界稱為單獨二孩),單獨二胎是1980年代以後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歷史性轉折,根本的改變了獨生子女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中國現況。


單獨二胎新政策推行背景

中國推行單獨二胎的背景因素有許多,其中很值得關注的因素之一是勞動力衰退,15歲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之後開始減少,2012勞動力口減少了3452023年以後平均每年將減少約800萬人如果維持現行生育政策,2023年到2025年左右中國總人口將達到高峰,突破14.2億的可能性很小,預估2010年到2050年,幼年人口比例將從16.60%下降到11.4%左右,老年人口比例將從8.87%上升到接近28%幼年人口比例下降持續、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卻加速,中國人口結構將面臨快速高齡化。

人口老化使扶養比提高、勞動力衰退、人口紅利開始縮減而影響經濟發展,按照現行趨勢,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2011年至2020年之間,會明顯低於過去的30年,因此,面對老化的人口、衰退的勞動力以及減速的經濟,新生育政策於是登場。


生育與勞動力數量能否回升增加人口紅利?

然而,中國2010 年全國人口普查公佈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18人,不只是面臨不足人口替代水準2.1人的少子化衝擊,更已經跌破超低生育率1.3人的門檻,超低生育率是種陷阱,身陷其中將使生育率惡性循環而難以回復,終致使生育率繼續不斷下滑,究竟單獨二胎政策能否長期穩定提升中國生育率,還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面對人口紅利視窗即將關閉,中國不僅祭出單獨二胎生育政策改革,也在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決定中提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試圖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藉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變成城鎮居民,增加勞動力供給數量。


勞動力素質改革的制度紅利

除了從勞動力數量著手之外,還期望能透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延長人口紅利,因而提出了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試圖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培養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能型人才,也試圖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針對未就業者提供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

中國政府試著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與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等改革措施,增加勞動者教育程度提升人口素質、補足人口紅利流失,使用制度紅利以有效延長人口紅利。


生育率數量增加、勞動力質量提升都呼應官方發展醫療與教育產業

從上述可得知,老化的人口、衰退的勞動力以及減速的經濟是三項中國正面臨的重大議題,也是促成單獨二胎新生育政策的背景,倘若新生育政策的推行能提升生育率與勞動力數量而增加人口紅利,那麼隨著這波新生兒的各個成長生命階段皆有不同商機,首先碰觸到醫療、嬰幼兒相關產業與教育產業,這些相關公共服務產業也是官方在公報中欲積極發展的產業,深具長期發展的機會,中長線可多留意醫療與教育產業概念股。

倘若新生育政策仍逃脫不出超低生育率陷阱,生育數量增加不多,中國政府仍會以提升勞動力素質的制度紅利補足流失的人口紅利,三中全會公報中就明白指出教育與就業創業體制機制等革新,因此,教育產業概念股依然深具長期發展潛力,中長線可多留意。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香港友善家庭政策的特色

洪晟惠、周麗端(2013,5月)。香港友善家庭政策的特色。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臺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所舉辦之「2013 臺灣家庭政策國際研討會暨城市論壇」,臺北市。

摘要

先進國家為解決組織工作者的工作與家庭衝突,紛紛推行友善家庭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協助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同時也能為國家與企業留住優秀人才(黃煥榮,2009),歐盟國家近年來實行友善家庭政策,也使得生育率的止跌回升(中央研究院,2011;內政部統計處,2011;陳信木、陳玉華、蕭乃沂、陳雅琪、張巧旻,2012),臺灣生育在全球近兩百個國家中最低(內政部統計處,2011),國家競爭力岌岌可危(中央研究院,2011;內政部,2008),和臺灣一樣面臨低生育率的許多東亞國家,例如香港,都極力鼓勵僱主施行友善家庭政策(Wong, Tang, & Ye, 2011);本文以文件分析法,分析香港政府友善家庭政策相關單位網站以及香港政府提供的相關文件,歸納其政策特色供我國參考。
香港經濟向來以自由貿易和低稅率著稱(香港政府一站通,2013),政府大力培育工商企業團體等社會中介組織,商會已經成為香港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浩、蔡傳欽、劉芳,2008);香港生育率2012年為1.253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3b),和臺灣一樣面臨低生育率,香港政府制訂政策希望逆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立法會也極力鼓勵僱主施行友善家庭政策(Wong, Tang, & Ye, 2011),香港政府與友善家庭政策相關的高層單位是家庭議會,相關的決策局是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的勞工處,相關的策略有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畫、家庭友善僱傭措施。
香港以政務司諮詢單位「家庭議會」做為高層次平台,推動「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畫」,並結合政務司勞工福利局勞工處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目的在喚起商界對家庭核心價值重要性的關注,攜手締造有利家庭的文化和環境(家庭議會,2011);香港家庭議會於200712月成立,主要任務是研究家庭相關政策、推廣愛家文化,提供跨界別、跨局的高層次平台,自2009年起,做為家庭議會秘書處的民政事務局,定期會提醒各政策局及部門,在制訂政策時考慮家庭因素、顧及家庭價值,20134月起,各政策局及部門在提交政策文件及立法會參考資料時,必須評估政策對家庭的影響,也鼓勵各政策局及部門就政策影響家庭評估徵詢家庭議會的意見(香港政府,2013;家庭議會,2013
「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畫」鼓勵僱主推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並表揚重視家庭友善精神的僱主,試圖提高商業界對家庭核心價值重要性的關注、發展有利家庭的文化和環境;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畫籌備委員會由香港各大商會、僱員僱主組織、人力資源專家、行業協會等代表組成,成為政府計劃與業界組織的溝通橋樑(家庭議會,2011a),計畫籌備委員會也連同政府其他單位(勞工處、民政事務局)合力推動(香港政府,2013;家庭議會,2011)。
勞工處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是為鼓勵僱主瞭解關懷僱員需求並制訂良善的雇傭措施,措施內容包括:家庭假期福利、靈活工作安排、僱員支援計劃,僱主採納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營造可以配合僱員照顧家庭需要的家庭友善工作環境,便可以協助僱員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進一步將會提高員工生產力和工作表現、降低僱員因生病或發生職業意外的缺席率、改善員工流失率而減低招聘和培訓支出、建立企業正面形象而助吸引優秀人才(香港政府一站通,2012a)。
探討香港政府為喚起商界重視家庭所推動的友善家庭政策相關單位與計畫/措施,發現香港友善家庭政策的特色有五:
一、  關注整體家庭:政策包含整體家庭並延伸至工作環境與社會文化;
二、  運作層次分明:設有政務司諮詢單位「家庭議會」做為高層次平台;
三、  多元單位合作:政府內部決策局多元整合;
四、  植基研究基礎:以研究為後盾的家庭政策,使學界與政界互益;
五、  整合政商力量:政商合力推動家庭政策更有力。

鄰近臺灣又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與我國一樣面臨低生育率的挑戰,其家庭政策相關經驗可供我們臺灣參考與借鏡。

參考文獻

Wong, C. K., Tang, K. L., & Ye, S. (2011).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family-friendly policies to childbirth decision among Hong Kong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 381-392.
中央研究院(2011)。人口政策建議書。中央研究院。
內政部(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核定本):少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1)。主要國家總生育率20121021日,資料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j026.xls
王浩、蔡傳欽劉芳2008)。粤港商会发展比较及其对地方商会发展的启示。中州學刊,4119-121
香港政府(201327日)。【致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書面說明】。洪晟惠收藏。
香港政府一站通(2012a)。家庭友善僱傭措施201342日,取自:http://www.gov.hk/tc/residents/employment/recruitment/familyfriendly.htm
香港政府一站通(2013)。香港概況2013228日,取自:http://www.gov.hk/tc/about/abouthk/facts.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3b)。人口特徵概述2013228日,取自: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o160_tc.jsp
家庭議會(2011a)。家庭友善僱主2013228日,取自: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family-friendlyemployers/
家庭議會(2011b)。家庭友善雇主獎勵計劃報名須知小冊子2013326日,取自: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family-friendlyemployers/
家庭議會(2013)。簡介201331日,取自: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tc_chi/home/home_intro.htm
陳信木、陳玉華、蕭乃沂、陳雅琪、張巧旻(2012)。我國人口生育政策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100-005)。

黃煥榮(2009)。運用友善家庭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理論與經驗的初探。人事月刊,481),2-18頁。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親子感受大不同 僅三成相互親愛

親子感受大不同 僅三成相互親愛

【記者洪晟惠/外雙溪報導】根據臺灣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與中年父母對親子關係有著不一致的知覺,親子之間相互親愛的比例僅約三成,父母比較多覺得彼此支持與榮耀,子女則是比較多覺得衝突。

這分以中研院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1,906對國一與國三學生及其家長的研究指出,當各方關注青少年有著發展自我認同的需求時,但卻常忽略處於四、五十歲的中年時期父母,本身也正經歷階段性的變化,有著創造生產繁衍的需求,為人父母角色是中年時期的重要焦點之一(備註1),倘若親子關係呈現負向或親子之間的知覺不一致,會更感受到強烈的憂心未來感、不滿現狀感、親子代溝感等。

研究員在2010年的研究中表示,親子關係類型主要受子女因素影響,對父母有不同效果,子女學業表現優劣會影響母子關係,父子關係則受子女偏差行為影響,可能與台灣家庭的父母分工方式有關,子女日常生活管教歸屬母親,若子女出現嚴重行為,則是由父親處理。

父親和子女之間的情感連結不若母親緊密,但衝突感受也較低,青少年對於母親有著「親密又衝突」或「緊密又緊張」的矛盾知覺,應該是與母親角色有關,子女管教之責通常落在母親身上,而管教範圍以容易產生親子摩擦的日常生活事務為主,加上母親扮演情感性角色,於是經常與尋求獨立的青少年相互矛盾(備註2)。

親子關係也會因為青少年性別不同而異,不論父母感受或是子女報告,青少女的親子關係較良好,部分青少男與母親的關係較為緊張,且容易陷入愛惡交織的拉扯狀態中,即使不被父親瞭解或父親也自覺與子女疏遠,部分青少男仍展現對父親的關懷與尊重,也許是因為母親會花更多時間與女兒相處(備註3),而且父母對青少男較控制、對青少女則是較信任與要求(備註4)。


研究:
周玉慧、吳明燁、黃朗文(2010)。當中年遇到青少年:親子關係類型與父母中年生活感受。台灣社會學,201-37

 
備註:
1.參考文獻:Erikson, E. 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Psychological Issues, 1, 1-171.
2.參考文獻:吳明燁(1998)。青少年初期父親與母親管教行為之比較。東吳社會學報,739-79
3.參考文獻:Updegraff, K. A., Delgado, M. Y., & Wheeler, L. A. (2009). Exploring mothers’ and fathers’ relationships with sons versus daughters: Links to adolescent adjustment in Mexican immigrant families. Sex Roles, 60(7-8),559-574.
4.參考文獻:Shek, D. T. (2008). Perceived parental control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al qualities in early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Parent gender, child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s. Sex Roles, 58(9-10), 666-681.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NG父母:拒絕、嚴厲管教、衝突

NG父母:拒絕、嚴厲管教、衝突
 
【記者洪晟惠/外雙溪報導】根據臺灣研究報告顯示,夫妻關係是整體家庭的核心,一旦父母失和,即使有正向親職行為也難以緩衝父母衝突對兒童適應問題的影響。
 
這分針對台北縣市539位高年級學童與280位家長的二年追蹤研究指出,父母衝突可以預測兒童退縮、憂鬱、焦慮等適應問題,兒童即使沒有直接受到父母衝突影響,也會因為父母的拒絕、嚴厲管教及親子衝突而受波及,而且女童女生在社會化過程中重視人際關係,因此較容易受到父母衝突下的親職行為影響,而出現攻擊、違規、退縮、憂鬱/焦慮等適應問題。
 
東吳大學心理系徐儷瑜老師在2012年的研究中發現,父母拒絕的親職行為可以直接預測男女童的內化問題(退縮、憂鬱/焦慮),顯示顯示父母拒絕對兒童的嚴重影響,關係中的拒絕退縮比直接攻擊更具破壞性,因為拒絕退縮代表不願面對解決,反應出內心決定拋棄遠離(備註1)。
 
本研究建議降低父母衝突並減少父母對子女的拒絕與衝突,可以教導父母辨識破壞性衝突與建設性衝突,練習以建設性的溝通技巧(包括:支持、正向情緒表達、問題解決導向)取代破壞性的溝通(例如:語言或與非語言的批評指責、逃避防衛)(備註2)。
 
 
研究:
徐儷瑜(2012)。親職行為在父母衝突與兒童適應問題之間的關係探討。中華心理學刊,542),149-167
 
 
備註:
1.參考文獻:Cummings, E. M., Faircloth, W. B., Mitchell, P. M., Cummings, J. S., & Schermerhorn, A. C. (2008). Evaluating a brief prevention program for improving marital conflict in community famili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2, 193-202.
 
2.參考文獻:Christensen, A., & Heavey, C. L. (1990). Gender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demand/withdraw pattern of marit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3-81.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積極面對兩家族結合的華人婚姻

積極面對兩家族結合的華人婚姻

【記者洪晟惠/外雙溪報導】根據臺灣研究報告顯示,父系制度、傳統性別角色、雙方家庭規則影響在夫妻婚姻適應程度,進而影響婚姻品質。

這分針對大台北地區結婚五年內288對夫妻的研究指出,雙方家庭規則的差異對夫妻適應狀況的影響最為重要,如何在婚前就能多接觸對方家人,了解雙方原生家庭差異以及可能影響,是夫妻婚前的重要功課。

研究員在2008年的研究中發現,抱持父系傳統婚姻態度的夫妻傾向使用消極的適應策略(備註1&2),相較於丈夫,父系家庭制度以及傳統性別角色期待對妻子的婚姻適應有更顯著的影響。

研究員表示,積極的婚姻適應策略與良好的婚姻品質有關,不過在婚姻適應上愈有困難的夫妻,反而愈傾向採取消極的適應策略(備註3),導致較低的婚姻品質,缺乏問題解決能力、溝通技巧以及夫妻間尚未建立深厚的信任感,都可能是使夫妻傾向以消極的方式處理適應問題的可能原因。


研究:
張思嘉、周玉慧、黃宗堅(2008)。新婚夫妻的婚姻適應:概念測量與模式檢驗。中華心理
         學刊,504425-446


備註:
1.婚姻適應策略有分內外、積極消極等四類:
1)個人內積極:改變自己的想法來配合配偶、先想想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改變自己的行為來配合配偶、尊重配偶的意見,不強求配偶改變、先釐清狀況並尋求最好的解決方式、將心比心試圖了解配偶的處境、先讓步。
2)個人外積極:運用書籍或報章雜誌上的資源來幫助我解決婚姻上的困難、請家人或朋友幫忙處理婚姻中的問題、尋求專業人員幫忙處理婚姻中的問題、用書信的方式向配偶傳達我的意見、送花或小禮物來安撫配偶。
3)個人內消極:為了避免衝突我會隱藏自己真正的情緒、以沉默來表達不滿、拒絕跟配偶有任何言語上的互動、先不理會等到配偶提到後再說、認為都是我不好、避免去處理它以免傷了和氣。
4)個人外消極:以肢體動作(如敲桌子、摔東西)來表達我的不滿、不斷的抱怨或嘮叨、對第三者(家人或朋友)傾訴對婚姻的不滿、告訴自己反正事情就是如此就認命吧、尋求精神寄託或信仰的支持、跟他吵架、和他打起架來。

2.較支持父系傳統的丈夫傾向採取個人內消極或個人外消極的適應策略;較支持父系傳統的妻子較常採用個人內消極策略;認為雙方家庭規則有較大差異的妻子傾向採用個人外消極的適應策略。

3.此處指個人外消極適應策略。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男人真會忍!

男人真會忍!

【記者洪晟惠/外雙溪報導】根據臺灣研究報告顯示,當夫妻在婚姻中遇到嚴重意見不合時,華人情緒智慧中的忍,就可以派上用場。

輔仁大學利翠珊教授在2012年的研究中表示,忍是一種著眼於未來的策略,超越小我、寬容對待的容忍態度,有助於自身婚姻生活的滿意度,更能帶動配偶出現更多的支持行為,間接使自己更滿意婚姻。

這分針對大台北地區327對孩子在幼兒園的夫妻研究指出,忍(forbearance)是把情緒按住不發出來,有三種策略分別是:寬以待人的容忍行為(tolerance)、克制衝動的忍耐對行(endurance)、順應對方的忍讓行為(yieldingness),其中容忍是最有利的一種策略,妻子的忍耐反而有害自己的婚姻滿意度。

利翠珊教授也說明,男性使用三種忍策略的頻率明顯高於女性,而且收入越高的丈夫寬以待人的容忍行為也越多,妻子則剛好相反,不過,研究也發現透過教育可培養更多寬以待人的容忍行為、順應對方的忍讓行為,也會懂得較少使用有害的婚姻滿意度的忍耐行為。


研究:
利翠珊(2012)。夫妻關係間的忍與婚姻滿意度之關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447-
           475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理性溝通與委婉懷柔是婚姻衝突的好對策!

理性溝通與委婉懷柔是婚姻衝突的好對策!

【記者洪晟惠/外雙溪報導】根據臺灣研究報告顯示,夫妻彼此的支持給予以及面對衝突的策略因應,對婚姻關係品質佔有關鍵性的角色。

中央研究院周玉慧研究員在2009年的研究中表示,衝突如果無法避免,那麼如何去面對與處理就成了極重要課題,良好的衝突因應策略可以讓衝突對婚姻關係品質的負面影響不顯著。

這分針對大台北地區525對夫妻的研究指出,「相敬如賓型」夫妻的婚姻品質較佳,丈夫與妻子都常使用理性溝通與委婉懷柔等衝突因應策略,「冷戰熱吵型」夫妻的婚姻品質則相對較差,丈夫與妻子均常用隱瞞冷戰、忍耐避讓、嘮叨爭吵等衝突因應策略,「多元應對型」夫妻的婚姻品質居於中間,至於「少用策略型」夫妻的互動狀態良好,但婚姻品質則出現矛盾現象,也許意味婚姻生活平淡。

周玉慧研究員強調,夫妻衝突對婚姻品質有不良影響,但此種影響隨著考量夫妻衝突因應策略類型而變得不顯著,不論夫妻衝突因應策略類型為何,配偶提供的支持都能促進婚姻品質,特別是對「冷戰熱吵型」夫妻的婚姻充實愉悅感有最為顯著的促進作用。
 

研究:
周玉慧(2009)。夫妻間衝突因應策略類型及其影響。中華心理學刊,511),81-100


備註:
1.理性溝通衝突因應策略:(1)好好地談把話說出來、(2)兩個人協調找出一可接受的共同點、(3)先稱讚對方然後才談問題、(4)尊重對方意見不強求對方改變、(5)直接溝通。
2.委婉懷柔衝突因應策略:(1)撒嬌來化解問題、(2)送花或小禮物來化解、(3)用牽手或擁抱等方法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