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心肝寶貝長大了!談上小學前的準備

心肝寶貝長大了!談上小學前的準備

文╱洪晟惠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柏克萊大學訪問學生研究員

您還記得第一天帶孩子上幼兒園的情景嗎?歲月如梭, 小寶貝長大了,即將從幼兒園畢業升上小學,這是他人生中重要 的里程碑之一,該如何幫助寶貝們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呢?


對孩子而言,進入小學是個巨大的轉變;上小學之後,不像在幼兒園只要吃點心、玩遊戲,而是每節課都得乖乖坐著上課,還要升旗、打掃,還有回家作業。
改變總是伴隨著壓力,不只是孩子有壓力,家長也有壓力。以前只要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放學回家陪孩子玩就好;孩子上小學之後,家長有了更多新任務,必須提早帶孩子出門上學, 不可以遲到,晚上還要準備便當、簽聯絡簿,除了要陪孩子寫回家作業,還要協助他複習功課,孩子終於寫完作業後就得趕著讓他上床睡覺,以免隔天起不來。擔任小學生的家長也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


將壓力視為議題而非問題

有智慧的家長總能將壓力事件視為議題而非問題。即使是令人期待的事件,像是旅遊或是工作升遷,也會因生活產生變化而使人感到壓力,因為生活轉換而感到壓力是種自然反應, 就像季節轉換一樣,自然會覺得變冷或變熱。像是上小學這種可預期的轉換所帶來的壓力不是問題,而是需要處理的議題。千萬不要責怪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太慢或寫得不好,也不要責怪自己沒時間教孩子寫好作業,或是便當準備得不夠豐盛,給孩子與自己多點耐心,運用智慧協助孩子轉換生活型態,扮演好小學生家長的角色。


耐心地陪伴孩子發展勤勉

家長的耐心陪伴是處於適應期的小一新生重要的支持力量。除了耐心陪伴孩子,家長也要逐步引導孩子建立基本能力,像是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作息時間、管理個人用品等。
雖然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已建立起許多基本能力,不過上了小學則需要將生活技能應用到新情境中,例如:上課時想上廁所該怎麼告訴老師,去到洗手間又該如何保護自身安全等。下課時間想要出去玩,也得學習注意時間,上課鐘響後就得進教室。也要學會管理個人用品,準備上課所需的文具書本,學會自己削鉛筆, 不要弄丟橡皮擦,水壺記得裝水,每天晚上自己檢查書包,準備明天要帶的物品,也要記得將物品帶回家等。依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勤勉」就是個體在小學階段的重要發展任務,這些生活中的細節,都能培養孩子勤勉的態度。
重視課業之際,也要注意生理、心理及社會發展。談到「勤勉」,大人容易聚焦在課業學習上;然而許多在幼兒園時期重視的項目, 到了小學也要同等重視。像是在心理層面上培養不卑不亢的自信心、面對困境時的勇氣,還有社會層面上的人際與群體能力,瞭解老師的指令、配合班級規範、擁有穩定的情緒以及在群體中的自處能力等。至於生理層面,要均衡提供五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質、礦物質與維生素),特別是營養的早餐有助於孩子維持一整天的專注力。


豐盛營養的早餐

早餐店的蘿蔔糕與奶茶屬於精緻澱粉,會使血糖快速升高而昏昏欲睡,應選擇像是全穀類麵包的優質醣類,搭配水煮蛋或是煎蛋,提供孩子優質的蛋白質,牛奶能補充成長所需鈣質,豬肉或是酵母含有 B 群,也可以讓孩子帶葡萄乾當點心補充鐵質,B 群與鐵質有助於提升專注力與體力,蔬菜水果也能補充維生素 C,可以抗氧化、修復幫助細胞,間接提升專注力。



上小學是個巨大的轉換過程,除了要將壓力視為議題而非問題,還要學習如何成為有智慧的家長,陪伴孩子發展「勤勉」;重視孩子課業表現之際,也要注意生理、心理與社會等各層面的發展,逐步給自己與孩子機會練習與適應「家有小學生」。


洪晟惠(2016)。心肝寶貝長大了!談上小學前的準備。HESS KIDS41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