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文╱洪晟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博士候選人
英國牛津大學訪問生

啦啦啦!真高興,排著隊伍上學校,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新皮鞋,新制服,揹著書包上學校,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拉拉手,唱唱歌,挺著胸膛上學校,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快快走,不遲到,媽媽帶我上學校,
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

這首兒歌「一年級」的輕快旋律,透露出孩子長大升上小學一年級的愉快感受;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將孩子扶養長大的重要里程碑,著實是件值得開心的事。

然而,每個里程碑都象徵著一次轉換, 就好像我們剛畢業初入社會或者轉換一個新工作,每次轉換環境都感覺既新鮮又期待, 但也怕受傷害;而這些轉換的過程都需要花些時間,調整自我來面對新的環境,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上小學是孩子人生中數一數二的巨大轉換,從原本幼兒園輕鬆上學吃點心的生活, 一下轉變成放學後還有回家作業的日子,不過經過一個暑假孩子卻要面對這麼多轉折。

還記得自己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心情嗎? 我還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向爸爸說再見媽媽牽著我上學;在前往學校的路上呼吸著九月的清爽空氣,看著路旁翠綠的爬牆虎, 媽媽說等等進教室需要自我介紹,於是邊走邊教我幾個自我介紹的句子,我開始背誦也感受到身為小學生的任務。

在小學階段有一項重要的發展任務, 就是學習「如何勤奮進取」。依照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所說,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六至十一歲的小孩──也就是小學階段的孩子──發展出勤奮進取的德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要學著在日常生活中各個面向勤奮進取地發展出基本能力。

然而,此處提及的勤奮進取並非單指唸書考第一名就是勤奮進取,而是涵蓋所有面向的,當孩子還在幼兒園階段時,多半被鼓勵或較被容許多方探索,但是上小學之後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關注的焦點常只放在課業上,所以家長會限制孩子的興趣與多方探索,或者拿課業成績與其他孩子比較,甚至在未達 到家長期望的成績標準時嚴厲譴責孩子。

我們當然瞭解家長是求好心切,然而家長的這些作為反而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不僅無法促使孩子勤奮進取,反倒加深孩子自覺不夠勤奮進取而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吹毛求疵等,嚴重者甚 至造成長大後的心理障礙。

勤奮進取並非依據學習成果來決定,也不是為了達 到老師或家長的期待;勤奮進取是一種態度與過程,需要長久的耐心,要培養這樣的品德「以身作則」與「將心比心」是很重要的。

我們先將心比心,回想自己剛上小學時的心情如何?還記得我剛上小學時,很開心擁有全新的鉛筆盒、便當盒和書包,但也苦惱怎麼每天都要那麼早起。
調整與適應小學的生活作息常是小一新生家庭的重要議題,特別是調整睡眠時間,父母可以從自身做起,每到睡覺時間便以身作則, 營造出準備入睡的氣氛;每天早晨能朝氣蓬勃地為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便是為孩子準備好贏在起跑點的營養糧食。

準備豐盛的早餐不需要很費功夫,重點在用心與用腦。準備早餐時注意均衡提供各種營養素,全面提供優質的醣類、蛋白質、脂質、礦物質與維生素才是豐盛又營養的早餐。像是全穀類麵包有優質醣類,水煮蛋或牛奶可提供蛋白質,也能補充小學生成長所需的鈣質,至於礦物質與維生素則可著重攝取 B 群與鐵質, 有助於提升專注力與體力,可以從豬肉或是酵母攝取B 群,也可以從葡萄乾中攝取鐵質,蔬果也能有效補充維生素,像是維生素 C 可以抗氧化、幫助修復細胞,幫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孩子升上小學,這個階段對孩子及家庭都是巨大的轉變,需要家長耐心陪伴。「以身作則」與「將心比心」是幫助孩子的兩項重要原則,回想自己剛上小學的心情,以同理心與耐心陪伴孩子,做一些能幫助孩子面對轉變的事,像是準備豐富的早餐,為孩子的競爭力與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兼顧孩子的身心發展,陪伴孩子一起長大。讓我們與孩子一同享受長大上小學的喜悅,一起哼唱「一年級」的快樂旋律!


洪晟惠(2016)。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年級。HESS KIDS3916-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