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青年人對和平的願望: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的和平!

洪晟惠(20132月)。青年人對和平的願望: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的和平!論文發表於國際扶輪3480地區所舉辦之「和平論壇:國際、社會、家庭、人際關係之和平」,臺北市。

青年人對和平的願望: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的和平!

洪晟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博士生
grace003@ms17.hinet.net

壹、前言

和平的願望,因著個體對和平所著重的面向不同,而延伸出不同的願望;和平可以從不同層面定義,國際扶輪2012-2013年度社長當選人田中作次(2012)先生在國際研習會講詞中說明和平的各層面定義:
On its simplest level, peace can be defined by what it is not. It is a state of no war, no violence, and no fear. ……… We can also define peace by what it is, and by what it can be. ……… It can mean security,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a life and home in a stable society. On a more abstract level, peace can mean a sense of happiness, of inner serenity, of calm.
國際扶輪社長田中作次認為和平除了可以是沒有戰爭、暴力、恐懼或者具有安全感、未來信心的狀態,也可以是幸福、平靜、安詳的感覺,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當選人邱雅文(2012)先生在地區講習致詞中也談到內心的和平:
從自己個人內心的和平、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國與國的相安、以及人與大自然間的平衡做起,創造一個不必人跟自己鬥爭、人不必跟他人鬥爭、人也不必與自然鬥爭的生活條件,才是真正能走上和平大道的唯一道路。
我對和平的願望,是維持自己個人內心的和平,讓內心充滿幸福、平靜、安詳感覺,促成內心和平的方法有許多,前臺灣師大教育學院院長晏涵文(2011)在其著作中提及:
人生最大的快樂、最深的滿足、最強烈的進取心以及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安全感都來自於一個充滿著愛的家庭。
晏涵文教授認為充滿著愛的家庭,是促成內心重要價值的關鍵,本文於是將聚焦在家庭,以青年人的人生階段發展任務「成家立業」為出發點,提出「從成家到安居、從立業到樂業」兩點討論如何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的和平。

貳、不只成家立業、更要安居樂業

「成家立業」是促成青年人內心和平的基本生活條件,「安居樂業」則是更進一步實現青年人內心幸福感受的進階生活條件,以下分別「從成家到安居」、「從立業到樂業」論述如何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充滿幸福、平靜、安詳感受的和平。

一、從成家到安居

青年人在發展心理學中,可以歸類在成年前期(20歲到40歲),人生的每個階段皆有特殊事件和主題,成年前期主要發展議題有:決定親密關係、結婚生子、職業選擇、身體健康處於顛峰而後下降、繼續發展認定感、智力能力出現新的複雜性(黃慧真譯,1994),其中,決定親密關係、結婚生子、職業選擇等與家庭較為相關的成家立業議題,是青年人的人生發展重要任務。
近日臺灣出現「別怕娶老婆、別怕生小孩、別怕買不起」的一系列售屋廣告,除了顯示了臺灣房價與收入不成比例的現況,也顯示了臺灣民眾在成家立業與購買房屋之間的聯想,然而,購屋不全然等於成家,房子(house)和家(home)的區別就在於裡面住著家人(families),成家的理想並不只是擁有房屋住所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夠組織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從房子到家(from house to home)是內政部安心成家方案曾使用的概念,該方案除了在經濟上支持青年人購屋、租屋,也在能力上提供青年人經營家庭的知能學習,讓青年人實現成家的人生任務(內政部,2009;黃迺毓,2013)。
現代家庭功能降低、相聚時間變少、彼此距離變遠、家人情感較為疏離(陳若琳,2005),然而,良好的家人關係,有助於提升個體心理福祉(Ellison1990),如何促進家人間的良好關係,是在「成家」之後,欲再進一步提升至「安居」所需思考的議題;相關研究指出在家人互動關係中,家庭成員之間傳達訊息的有效程度,最能解釋生活滿意度(洪晟惠,2010),良好的溝通是產生快樂家庭的關鍵(Pearson & Sessler1991),溝通不良的根本原因在於家人間的互不尊重,以及成員的低自尊,缺少尊重的溝通猶如傷害攻擊,缺乏自尊的個體則限於自我防衛,因此,提升個體自尊與尊重態度是良好溝通的基礎(曾端真,1993),家人間有良好溝通,才有機會進一步表達愛。
每個人表達愛與感受愛的方式不同,Gary Chapman2007)博士從30多年婚姻諮商經驗中歸結出「愛的五種語言(The 5 Love Languages)」,分別是:肯定的言詞(Words of Affirmation)、有品質的時間(Quality Time)、獲得禮物(Receiving Gifts)、服務的行動(Acts of Service)、肢體接觸(Physical Touch)五項,藉由瞭解自己與家人或重要他人所偏好的「愛的語言」,將能更有效的表達愛與感受愛,營造充滿愛的家人關係。

二、從立業到樂業

成年前期與家庭較為相關的成家立業發展議題除了決定親密關係、結婚生子等成家任務,尚有職業選擇的立業任務,臺灣的失業率(4.32%)高於鄰近國家,像是日本(4.2%)、南韓(3.1%)、新加坡(1.9%)、香港(3.3%)(20129月)(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在高失業率的時代,青年人除了要努力掙得工作,更要努力長時工作,依據行政院勞委會2012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0.7%)國人近一年中有延長工時(加班)的情形,2534歲的青年國人又高居各年齡層之冠(60.7%),35.6%2534歲青年國人近一年有一日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超過半數(50.8%)的2534歲青年國人表示加班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其中13.3%認為影響甚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
近年來受到正向心理學的影響,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除了可以用衝突的觀點看待,也可以互利的角度處理,不僅在於經濟收入層面,也在於個人成長層面,因為工作與家庭角色的磨練,可以讓個體更加成長,也更有能力勝任工作或家庭的挑戰,像是:成功完成工作任務也能有效率的完成家庭任務、家庭生活中獲得的技能有助於工作等等,相關研究發現,工作與家庭互利的發生頻率高過工作與家庭衝突,也就是說,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大於衝突,而且當個體越能覺察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狀態,個體就會越滿意生活,擁有較高的心理福祉(周麗端,2012);面對青年國人加班情形高居全國之冠的現況,正向心理學的概念或許可以提供青年人在打拼立業之際,減緩工作對家庭生活造成的影響,更進一步,扭轉工作對家庭的負面影響,讓青年人不僅是「立業」,更擁有快樂生活與工作的「樂業」。
除了青年人自行以正向心理學概念,覺察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狀態,政府也可以秉持正向心理學中工作與家庭互利的理念,設法營造友善家庭的工作環境,除了有助於青年人在立業的同時兼顧家庭生活,更能為企業帶來許多益處,讓企業和員工、工作與家庭雙贏,像是降低員工流動率、降低員工事病假頻率、提高員工組織承諾感、提昇組織總體競爭優勢等(黃煥榮,2009),香港民政事務局家庭議會以政府的力量推動「家庭友善雇主計畫」,藉由彈性的工作時間與制度、顧及員工家庭的假制安排、關心員工和家庭的福利支援、平衡生活和家庭的措施等,幫助雇員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進而提升士氣、增進雇傭關係減少雇員流失,讓雇主及雇員同時獲益(家庭議會,2011),新加坡則是以政府角色成立「工作-生活基金」,幫助雇主推動「工作-生活雙贏計畫」,也設立「工作-生活卓越獎」頒發給推動計畫有績效的企業、組織效期2年的認證標章,創造支持與彈性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可兼顧工作與家庭、企業可吸引優秀人才、增加員工滿意度、減少流動與請假成本、提升顧客滿意度等,達到勞雇雙贏局面(陳冠伶,2009)。
企業也能自行推動友善家庭的理念,短期看似增加成本,長遠看來則是對員工的基本尊重和投資,為企業加值戰鬥力,像是王品集團成立基金會照顧員工家庭,全世界第二大鞋業代工廠豐泰企業替員工創辦實惠優質的幼兒園,台灣木地板外銷第一大的公司誌懋企業擔任員工孩子保母,3M台灣公司相信家是創意的起點、工作只佔人生三分之一,準時下班讓每個員工可以愉快的上班,不只青年人得以「樂業」,讓工作與家庭互利,業主也能更順利愉快的領導員工(陳雅慧,2011a2011b2011c2011d)。

參、結語

我對和平的願望著重在個人內心的和平感受,期望能以充滿愛的家庭、支持內心的和平,本文試著以青年人「成家立業」的人生階段發展任務為出發,提出「從成家到安居、從立業到樂業」兩點從基本到進階的生活條件,討論如何營造充滿愛的家庭以支持內心的和平。
「從成家到安居」討論青年人不僅是要擁有購買房屋的經濟能力,更要擁有經營家庭的知能,才能不只是「成家」、更是「安居」;溝通是家庭和諧與生活和樂的重要關鍵,青年人可以藉由提升個體自尊與尊重態度,促成家人之間良好溝通,再藉由學習「愛的五種語言」,更有效的表達愛與感受愛,營造充滿愛的家人關係。
「從立業到樂業」討論在高失業率、高工時的時代,青年人、企業與政府都可以秉持正向心理學中工作與家庭互利的理念,營造友善家庭的工作環境,讓企業和員工、工作與家庭雙贏,也讓青年人與企業不僅是「立業」、更可以快樂生活與工作的「樂業」,充分覺察工作與家庭的互利狀態,進而提升心理福祉。
以上僅以「從成家到安居、從立業到樂業」兩方向,討論青年人與政府、企業等各方可以著手努力之處,期望青年人在實現和平願望的過程中,不只能成家立業、更可以安居樂業,還能從自身做起推廣到周遭他人,以充滿愛的家庭氣息、支持自我與身旁他人內心的和平!

參考文獻

Chapman, G. (2007). The 5 Love Languages. 2013/2/18, retrieved from http://www.5lovelanguages.com/
Ellison, C. G. (1990). Family Ties, Friendship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Black America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2), 298-310.
Pearson, J. C., & Sessler, C. J. (1991, May).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Maintaining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IL.
內政部(2009)。青年安心成家手冊。臺北市:內政部。
田中作次(2012)。2012-2013 RI社長當選人田中作次國際研習會講詞:以服務促進和平。「國際扶輪3480地區地區團隊訓練會:2012-2013以服務促進和平」,臺大法學院霖澤館。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主要國家(地區)失業率比較2013217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7166&ctNode=3246&mp=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101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分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周麗端(2012)。雙工作家庭的生活滿意: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的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377-418
邱雅文(2012)。RI 3480地區2012-13年度地區講習會 總監當選人邱雅文致詞。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月報,714-16
洪晟惠(2010)。家庭結構、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年世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家庭議會(2011)。2011家庭友善雇主:家庭友善做得到、老闆伙計齊得益(計畫簡章手冊)。香港民政事務局家庭議會。
晏涵文(2011)。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二版)。臺北市:心理。
陳冠伶(2009)。新加坡人口政策及移民政策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陳若琳(2005)。解構新世代的家人關係。杏陵天地,14(5)4-6
陳雅慧(201111a)。友善家庭企業報導:誌懋企業 員工開會 老闆幫你請保母。親子天下雜誌,292013217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722&page=1
陳雅慧(20115b)。友善家庭企業報導:豐泰企業 替員工創辦超棒的幼兒園。親子天下雜誌,232013217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929&page=1
陳雅慧(20115c)。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力行「一家人主義」,照顧員工一輩子。親子天下雜誌,232013217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CP/article/article.action?oid=3482
陳雅慧(20119d)。友善家庭企業報導:3M台灣公司 工作,只佔三分之一。親子天下雜誌,272013217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489&page=1
曾端真(1993)。家庭溝通與家庭關係(下)。諮商與輔導,9332-37
黃迺毓(20095月)。從成家到持家。親子天下雜誌,2009052013217日,取自http://www.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5040&issue_id=1027
黃煥榮(2009)。運用友善家庭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理論與經驗的初探。人事月刊,481),2-18頁。
黃慧真譯(1994)。Papalia, D. E. & Olds, S. W. 原著。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