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研究
洪晟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博士生
周麗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副教授
一、研究緣起
中年世代是對生活最不滿意度的族群,從我國內政部的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結果中得知,相較於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與65歲以上高齡族群,中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常是該年度的低點(內政部統計處,2001,2005,2006,2007,2008,2009),國外針對歐洲8個國家(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愛爾蘭、荷蘭、英國)人民的生活滿意度調查,也是指出其生活滿意度的低點平均值是49.1歲,此歲數正好位於中年世代階段(Blanchflower
& Oswald, 2009),無論國內外的中年世代,都是生活滿意度的低落族群;然而,成人中期一直都是較少受到研究的生命週期階段(張慧芝譯,2002),所以,應該有更多的研究關注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本研究將探討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狀況,並分析中年世代的性別、年齡與生活滿意度之間是否有關聯。
本研究所指稱之中年世代是Erikson第七階段成年中期的40歲至60歲(引自黃慧真譯,1994),並設定父母其一尚存、已婚、至少擁有一個不限年齡的子女等其他三項條件,以強調中年世代介於各世代之中的形象角色;至於生活滿意度則是定義為個體對自己與生活整體(曾慶玲,2006;Diener,
Emmons, Larsen, & Griffin, 1985)滿意程度的主觀感受(柯瓊芳,1998;陳儷文,2006;Young,
Miller, Norton, & Hill, 1995)認知或評價(柯瓊芳,1998;Ellison, 1990; Wan & Ramey, 199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方便抽樣找尋符合本研究對象條件的受試者(40歲至60歲、父母其一尚存、已婚、至少擁有一個不限年齡的子女)進行問卷調查,以家庭生命週期為自變項、生活滿意度為依變項,研究問卷參考了Diener等人(1985)所提出測量整體概念的「生活滿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量表共有5個題項,本研究在獲得同意後翻譯使用,採整體加總計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滿意度越好。
預試問卷共計回收234份,有效問卷共有127份,回收問卷中的有效率約達54.27%,正式問卷共計發出730份問卷,回收499份,回收率約達68.36%,有效問卷共有381份,回收問卷中的有效問卷率約達76.35%。
三、研究結果
在381位中年世代的填答者中,有效樣本共有157位男性與221位女性,男性比例為41.534%,女性比例為58.466%,女性比例為多;年齡分佈從40歲到60歲皆有,平均年齡為49.181歲,標準差是5.529歲(表1)。
全體樣本(n=378)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平均數
|
標準差
|
性別
|
|
|
|
|
|
1.男性
|
157
|
41.207
|
41.534
|
|
|
2.女性
|
221
|
58.005
|
58.466
|
|
|
有效總和
|
378
|
99.213
|
100.0
|
|
|
遺漏值
|
3
|
0.787
|
|
|
|
年齡
|
|
|
|
49.181
|
5.529
|
40-45歲
|
117
|
30.709
|
30.709
|
|
|
46-50歲
|
105
|
27.559
|
27.559
|
|
|
51-55歲
|
99
|
25.984
|
25.984
|
|
|
56-60歲
|
60
|
15.748
|
15.748
|
|
|
有效總和
|
381
|
100.0
|
100.0
|
|
|
遺漏值
|
0
|
0
|
|
|
|
生活滿意度的得分最高為4分、最低為1分,平均得分為2.724分,平均得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的2.5分,表示中年世代對生活滿意度的觀感傾向滿意,不過其平均數未達3分,因此,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只能算是3分的選項「還算滿意」而未達4分的選項「非常滿意」(表2)。
表2 生活滿意度得分情形
量表名稱
|
人數
|
遺漏值
|
最低分
|
最高分
|
平均數
|
標準差
|
ta
|
生活滿意度
|
377
|
4
|
1.000
|
4.000
|
2.724
|
0.565
|
7.697***
|
平均每題得分:理論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4分、理論中點為2.5分。
a:平均數與理論中點之統計考驗。
***p<.001
分析結果發現,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在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未達顯著,表示男性與女性的生活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表3)。
性別
|
人數
|
平均數
|
標準差
|
t值
|
男
|
156
|
2.673
|
0.610
|
-1.538
|
女
|
218
|
2.764
|
0.530
|
|
至於年齡,則是與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表4),也就是較年長的中年世代其生活滿意度顯著比較年輕的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良好,當個體從40歲逐漸接近60歲時,生活滿意度也會逐漸升高。
|
人數
|
Pearson 相關
|
生活滿意度
|
377
|
0.118*
|
* p<.05
四、研究結論
根據本研究結果,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只能算是還算滿意,不同性別的中年世代其生活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中年世代的年齡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當中年世代的年齡越大,其生活滿意度會越來越好,而中年世代的年齡越小,其生活滿意度越差。
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應該針對年輕的中年世代使用各式政策補助或鼓勵,比如:提供年輕中年世代更多家庭生活教育機會,以使年輕中年世代能更懂得經營生活,進而促進生活滿意度,然而,中年世代並不存在特定的機構或組織,其廣泛分布於社會各公司行號組織,倘若政府可以補助各職業組織辦理家庭生活教育等相關活動,便可以經由工作場域接觸到正處於生活滿意度低落階段的年輕中年世代,進而提供家庭生活教育以提升中年世代經營生活的知能。
除此之外,有鑑於中年世代對生活只是還算滿意,而且兩性的生活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兩性都需要接觸更多經營生活的知能,若可以經由工作場域推動的家庭生活教育,便能使男女員工都自然參與其中,避免以往家庭生活教育活動缺乏男性參與者的情形,在此同時,家庭生活教育人員也應該多加設計能夠吸引男性與女性參與的學習主題。
本研究的限制在於研究對象中年世代不存在特定的機構或組織,所以此類受試者較難以隨機抽樣方式接觸,因此,本研究以方便抽樣的方式,從研究者認識的人際網絡以及陌生拜訪洽談,找尋符合本研究對象條件的受試者,然而,此抽樣方式無形之中限定了填答者的身份,無法達到隨機抽樣的代表性,未來可試著使用次級資料庫的資訊,以進行具樣本代表性的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限於篇幅,僅列重要文獻,其餘文獻請洽作者。)
Blanchflower, D. G. & Oswald, A. J. (2009). The U-shape without
controls: A response to Glen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9(4), 486-488.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柯瓊芳(1998)。為什麼他們生活比較滿意?歐體十二國的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8,1-23。
張慧芝(譯)(2002)。D. E. Papalia, S. W. Olds, & R. D. Feldman著。人類發展---成人心理學(Human Development)。臺北市:桂冠。
黃慧真(譯)(1994)。D. E. Papalia & S. W. Olds著。發展心理學(Human Development)。臺北市: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