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異性之間的友誼

990705星期一 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美麗的誤會>文/洪晟惠

  
        異性之間的友誼,是一種很難拿捏的事情,特別是那種長相不是挺討厭,又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這種異性朋友。

        人跟人之所以會變成朋友,多半都是有著某種正向的感覺,藉由人際間正向感覺的引力,兩人逐漸靠近,又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讓兩人更加熟悉、有默契,如此的默契產生於聊天談心、表現於眼神交會,而後,這樣的默契又會暫時擱淺於拿捏不定的心。

        因為,走到這時,常會有一種「誤把友誼當愛情」的美麗誤會,然而,依照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史登伯格(Sternberg)的「愛的三角形理論」來說,只有像朋友一般的親近,並不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愛情,還要有著對彼此的熱情以及承諾,才是完整的愛情。所以,異性之間的友誼,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暫時擱淺於拿捏不定的心。這時,我們就該靜下心來、好好思索,到底該不該與這位「異性好朋友」在像朋友一般的親近基礎上,發展出熱情吸引力與承諾約束力。想清楚之後再出發,才能避免「還是當朋友比較好」的窘境,也才能順利將友誼昇華為愛情!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家庭結構、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年世代為例

洪晟惠(2010)。家庭結構、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年世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ZG22Je/record?r1=1&h1=1

本研究在探討家庭結構、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聯;研究採用方便抽樣的方式,從研究者認識的人際網絡及街頭訪問等,找尋符合本研究對象條件的受詴者(40歲至60歲、父母其一尚存、已婚、至少擁有一個不限年齡的子女)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計發出730份問卷,回收499份,將歲數超出限制、漏答過多、沒有與家人同住者剔除後,有效問卷共有381份;研究工具包括「生活滿意度量表」、「家人關係量表」以及「個人基本資料」三部分;研究結果以統計軟體SPSS 18.0(PASW Statistics)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研究結論條列如下:
壹、 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
一、 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還算良好
二、 女性中年世代比男性中年世代有顯著較良好的情感傳達
三、 年齡越大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訊息交換
四、 結婚年數越久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訊息交換
貳、 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
一、 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還算滿意
二、 年齡越大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生活滿意度
三、 社經地位越高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生活滿意度
四、 結婚年數越久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生活滿意度
五、 家庭生命週期位於第四階段(中年父母階段、退休階段)的中年世代,其生活滿意度比位於第一階段(子女學前階段、子女學齡階段)、第二階段(子女青少年階段)、第三階段(子女送出階段)時為高。
六、 家人關係越好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越良好的生活滿意度
七、 家人關係三陎向中,以訊息交換最能解釋生活滿意度。
八、 與家人之間的訊息交換、問題解決情形,在各家庭生命週期中都對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向解釋力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表達情緒 不再不知道

990222 星期一 自由時報D10親子家庭 〈親子會客室〉文/洪晟惠
  
       
        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常有跟孩子談話的機會,進而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常常回答「不知道」!
       
        通常在話題一開始的事實性問題時,像是:今天午餐吃什麼等,孩子大多都能回答出來,但是等到詢問感受性問題時,像是:你覺得昨天去動物園哪裡好玩等,孩子常會楞一下,之後緩緩吐出「不知道」三個字。
       
        究其原因,是環境中太少機會讓孩子探索內心感受,孩子搞不清楚那種感覺是什麼,也難怪孩子不會以言語表達情緒。
       
        父母若能將話題從表象的事實性問題延伸至內心的感受性問題,時常詢問孩子「你覺得怎麼樣?」引導孩子探索內心感受,並耐心的和孩子討論各式情緒感受,鼓勵孩子辨別生氣、委屈、難過、嫉妒,或者是開心、興奮、滿足、愉快等各式正負向情緒,孩子便能更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也能夠以口語表達出來。
 
        而這種對自我情緒的認知與表達,正是邁向高EQ良好情緒控管的第一步!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大人也是孩子變成的

990105星期二 聯合報D1家庭副刊〈親子樂園〉洪晟惠(台北市)

有一次跟媽媽一起逛超市,媽媽望著冰淇淋餅杯,用很幼稚的口吻跟我說:「我們買餅杯回家吃,好不好?」

我先是覺得沒事不要買零食,而後又覺得餅杯不便宜,不過,禁不起媽媽的再三詢問,我便說好。

結帳時,我開玩笑的跟媽媽說:「你是小孩唷?一直吵著要吃冰淇淋餅杯。」

媽媽回了我很妙的一句:「我也是小孩變成的啊!你以為我出生就這麼大了嗎?」

仔細一想,媽媽說的話也有道理,或許已經長大的我,該多靜下心來觀察媽媽的需求,把她當孩子般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