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晚餐不團聚 少了向心力


971229星期一 自由時報D12親子家庭〈加班童年〉/洪晟惠

我在某次與一位年約10歲的小女孩聊到她的家庭生活。

我問她:「回家都在做什麼?」當我還在期待著她說出去騎腳踏車、跟鄰居同學玩紅綠燈時,她卻告訴我,她每天回家都已經八點多。

我問:「這麼晚才吃飯不餓嗎?」她又告訴我,中午是吃學校營養午餐,晚上則是吃安親班所提供的飯菜,我驚訝了一下之後繼續問:「那爸爸媽媽呢?」她繼續帶著平鋪直述的語氣告訴我:「他們都自己在公司吃飽了!」
       
        這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因為我很驚訝現在小學生都要「加班」到8點才能回家,一家人也都沒有機會圍坐餐桌前分享一天的心得,這樣子的童年,真的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嗎?再說這樣子的家庭生活,真的是人們所期望的嗎?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親職教育 學習當父母

971112星期三 自由時報D12親子家庭 〈生活停看聽〉文/洪晟惠
        

        電視上常看到有關家庭的社會新聞,像是酒醉騎機車載孩子等,讓我深深感覺到:其實每一位父母也都只是長大之後的孩子,說不定還是想去夜遊,或者是賴床;但是突然有一天,當了父母,雖然知道要好好照顧孩子,也很愛孩子,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到頭來只是花了很多精神、很多錢去寵愛孩子,然後型塑出一個不知孝順的驕縱孩子。
       
        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被教導,但卻忽略了這群外表長大了,內心卻不一定長大了的父母,他們也是需要被教導如何扮演父母,就像員工的職前訓練一般,教導父母如何成為一位好父母的「親職教育」,能夠讓父母更容易勝任身為父母的工作執行與角色扮演。
       
        如果政府相關部會願意支持大規模的親職教育計畫,相信在未來的社會中,會有越來越多的適任父母,培養出更有活力、競爭力的下一代,「家庭」做為社會重要基本單位的功能也才能更加彰顯。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做好婚前教育 新人無悔

970906星期六 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洪晟惠/研究生(台北市)
        
  任何一項國家政策,皆會強烈影響社會基本單位家庭」,特別像是迥異於傳統風俗習慣的結婚登記制,在缺乏對民眾的婚前教育下施行,便會對家庭產生極大的影響。昨天聯合報報導的新制新現象,遊走於制度邊緣的悔婚現象,完全和結婚登記制的穩定家庭原意相違背,反而是給新人一種好像可以反悔的錯覺。
  
        其實,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男女,一起進入新婚階段,常會出現需要因應巨大改變的磨合期。不過,改變是成長的契機,因應改變的能力越好,越能順利進行人生的發展。
  
        處於適婚年齡的男女,正需要學習如何兩人共同經營一段持久而穩定的關係,貿然進入婚姻,很容易後悔,就像報紙上所述種種反悔婚姻的理由,如果政府能更加推廣婚前教育,讓適婚年齡男女皆能對婚姻有更正確的認識,將可以降低婚姻磨合期的長度與強度,增加經營家庭的能力,新婚階段反悔現象的減少,也將是可以期待的!